郑和下西洋的时间(郑和出使西洋的历史意义介绍)

时间:2023-09-19 12:52:03 点击量:9801 作者:郭智茹
公元1405年6月1日(永乐三年五月五日,端阳日),李至刚为郑和之父墓碑撰铭,同年7月11日(六月十五日),明成祖朱棣命正使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,加强大明与周边各国的政治经济往来。

郑和七下西洋,究竟去了哪些国家,最远到达哪里呢?

郑和本姓马,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,所以名叫郑和,世称“三保太监”。

靖难之役时,他帮助燕王朱棣数次大败李景隆大军,立下赫赫战功。

朱棣称帝后,封他为内宫监太监,愈发声名大噪。

然而,郑和最主要的职位自然不是内宫监太监,而是以大明使臣的身份七下西洋,大扬大明国威,促进大明与周围各国的政治经济往来。

公元1405年6月1日(永乐三年五月五日,端阳日),李至刚为郑和之父墓碑撰铭。同年7月11日(六月十五日),明成祖朱棣命正使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,加强大明与周边各国的政治经济往来。

于是,浩浩荡荡的第一次下西洋便开始了。郑和船队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,再由福建五虎门扬帆起航。

第一次大航海,郑和先是率领数千人的船队到达了占城,今越南中南部地区。

之后,郑和向爪哇方向航行,爪哇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。

因此,郑和船队已经先后到达了现在的越南和菲律宾,航海已经走得挺远了,到达了东南亚海盗国菲律宾。

随后,郑和船队后到达苏门答腊、满刺加、锡兰、古里等国家。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和斯里兰卡那一块儿。几乎已经到达东南亚最远的地方。

第二次下西洋,大航海时间是1407年(永乐五年),郑和在回国后不久,就扬帆起航,开始第二次下西洋了。

第一次因为海盗匪首陈祖义等人的骚扰,所以提前结束。

第二次大航海,郑和主要访问了占城(今越南)、爪哇(今菲律宾)、暹罗(今泰国)、满剌加、南巫里、加异勒(今印度南端)、锡兰(伊斯兰卡)、柯枝(今印度西南岸柯钦一带)、古里等国。于1409年(永乐七年)返航。

大概路过的国家,就是如今的越南,泰国,斯里兰卡,印度群岛和沿海城市。算是将之前的国家重新访问了一遍,加强了与它们的政治经济联系,又开阔了一些小国家的来往。

郑和在锡兰时候,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物,现收藏在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中,作为至宝收藏,政治经济价值不可估量。

第三次大航海时,郑和率船队从新的路线出发,驶往锡兰。

恰好,这时的锡兰国王是亚烈苦奈儿,亚烈苦奈儿生性贪得无厌,打算抢夺郑和船上的金银宝物,据为己用。

他一边儿诱骗郑和到国中,以为船队群龙无首,必然可以大获全胜,夺走船上的无数金银宝物,一边儿倾全国五万之兵全力进攻郑和的船队。

郑和发现锡兰国王的奸计后,对属下说:“贼寇主力已经出动,国都内一定空虚,并且他们会以为我们远道而来,力孤胆怯,不能有所作为。若是出其不意进攻他们的国都,则胜利可期。”

于是,郑和趁敌军倾巢而出,国中空虚,带领随从二千官兵趁夜突袭亚烈苦奈儿王城,破城而入,生擒亚烈苦奈儿并家属。

然后,将锡兰国王及其家人押去了大明,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将锡兰国王与主要罪犯斩首示众,以昭天下。重新立了听命于大明的锡兰国王,原来的亚烈苦奈儿王朝便灭亡了。

第四次大航海,公元1412年12月18日,(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)。

这一次航海中,郑和船队绕过阿拉伯半岛,首次到达东非麻林迪。郑和至其国后,宣读诏敕,对国王等进行封赐。

第四次大航海,郑和船队首次到达了东非国家麻林迪,这是郑和前面四次航行到达最远的国家,也是七下西洋中到达最远的地方,通过诏赦和封赏的行为加强了非洲国家的联系和往来。

同年,麻林国遣使来中国贡献“麒麟”(也就是长颈鹿),显示出俩国之间的互利往来。

第五次大航海,公元1416年12月28日(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),古里等国使者回国,郑和第五次率远洋船队出发,送还使者并访问诸国,算是对各国的友好访问,进一步加强了与它们的政治经济往来。

第六次大航海,即公元1421年3月3日,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,郑和受命送还忽鲁谟斯等十六国使者。

公元1422年9月2日,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,郑和率船队回到中国,暹罗、蘇门答刺、哈丹等国派使者随船队入贡,愈发瞻仰大明,从此朝贡一发不可收拾。

郑和生前一共七下西洋。

第七次大航海中,郑和因病病死在途中,所以大明的第七次航海不得不中断,沿着原来的海路返回。大明下西洋便就此戛然而止了。

好了,以上便是郑和的七次大航海和到达的地方。

最远到达东非的麻林国,极大的加强了大明与非洲国家的联系和往来,开启了朝贡之旅。

后世,对郑和的评价很高,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与经济文化意义。

相关阅读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